一、課程規劃

二、護理科的教育理念

1.強調健康的價值觀:

透過培育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與溝通,期使學生懂得尊重人的獨特性與整體性,具有護理專業    知識、技術、解決問題與終身學習的能力。

2. 強調和諧的宇宙觀:

人與人、人與環境、人與動植物、人與超自然等之間的和諧,是促使社會進步的最基本力量。     本科透過務實致用學習,持續與時俱進護理新知,以十大核心素養為主軸之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,養成學生關懷、負責任的態度,遵循醫護倫理,面對在「健康照護」上有需求的個人、家庭或社區,提供護理服務,以達到促進或恢復健康、預防及治療疾病等目標。

三、課程設計

仁德醫專護理科的課程分為「共同科目」、「基礎醫學」及「護理專業」三大類,課程規劃如下表。

首先學生於專科一、二年級主要修習「共同科目」課程(包括語文、數學、社會、自然、藝術等領域),提供人文薈萃的薰染,訓練思辨能力,作為日後學習專業知能之基礎;接續「基礎醫學」課程(包括解剖、生理、病理、藥理、微生物及免疫、營養等)提供學生了解基礎醫學相關知能,作為銜接護理專業課程之學習;最後「護理專業」課程包含各科護理(內外科護理、產科護理、兒科護理、精神科護理、社區衛生護理、護理行政等)課程,培育學生具備基層護理人員所需之專業素養。再者,為擴大及涵養學生一般及專業知能,本科也提供多元化之通識科目及專業科目選修,以期達到培育為民眾、病人及家屬信賴之基層護理人員。  

共同科目基礎醫學護理專業
1.語文領域2.數學領域3.社會領域4.自然領域5.藝術領域6.生活領域7.體育領域8.服務學習課程9.通識教育選修課程1.解剖學2.生理學3.病理學4.營養學5.微生物及免疫學6.藥理學1.基本護理學2.內外科護理學3.產科護理學4.兒科護理學5.精神科護理學6.社區衛生護理學7.專業問題討論8.護理行政9.各科護理實習10.護理專業選修課程

培養護理專業核心素養或能力:

批判性思考能力、一般臨床護理技能、基礎生物醫學科學、溝通與合作、關愛、倫理素養、 克盡職責、終身學習、美感與創新、資訊與科技

護理科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:

能應用基礎醫學知識於健康照護服務工作上、能依據情境執行適當的護理技能

能具備解決病人照護問題的能力、能依專業護理倫理執業

能關懷病人及家屬或民眾,表現出親切、友善及接納等的態度

能與人有效溝通,並與醫療團隊合作、能忠於職守,並表現出負責任的態度

能積極學習、主動求知,達到自我成長的目標、能運用資訊與電腦科技、能欣賞表現與創新

四、課程特色

1.系統化與專業化

 考量學生的學習階段能力,遵循由簡入繁、由淺入深的原則,以共同科目為基礎,進一步帶領學生經「護理學導論」課程,認識「人」、「環境」、「健康」、「護理」的整體概念,配合基礎醫學的知識,再進入各科護理學課程,使學生能有系統的學習。

2. 課室與實務結合

修畢各科護理課程後,學生須進入醫院或社區實習,使其在課室教學中所學習到的知識、技能與態度能運用到臨床實務中,以準備成為一位稱職的護理人員。 

3. 多元教學策略

透過講授、討論、團體設計、臨床案例情境教學等方式,提供學生多元化的學習經驗。 

4. 社區為導向,實踐尊重生命與社會關懷 

縱向連結服務學習、服務學習與生命關懷及社區服務學習等課程,提供學生偏遠地區及弱勢族群的健康照護服務機會,使學生學習尊重生命與實踐社會關懷。 

5.正式課程外,亦重視非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

辦理專業技術鑑定活動、安排各類體驗課程,重視師生關係,鼓勵學生參加社團活動、擔任志工等。